关于堆排序的相关知识非常复杂,不懂得可以参考任意一本数据结构教程,本博客只对堆排序框架及代码进行讲解。
堆排序分三个大的步骤:建初堆,堆调整,堆排序(其中最核心的是堆调整)
1建初堆:从数组中的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从下而上倒推(重复调用堆调整函数)2堆调整:堆调整的前提是已建好了一个堆,但是因为输出,导致需要重新调整堆,首先获得根节点的子节点中的较大的一个节点,然后将其与根节点进行比较看是否需要调整如果不需要则可以直接结束此次的堆调整函数,因为堆调整的前提是已建好了一个堆,但是因为交换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导致需要重新调整堆,因此如果某个节点不需要调整,则其子孙节点都不需要调整。
注意:贱初堆是自底向上的过程,而堆调整是自顶向下的过程。
3堆排序:从数组中所有元素开始,将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交换,然后数组的元素个数减一,然后继续调用堆调整函数。基于以上框架,堆排序的代码如下:
#include程序运行结果如下:using namespace std;void sift(int a[],int root,int len)//堆调整函数{ int child=2*root; while(child<=len)//注意该函数的参数是从root到len,所以此处必须写= { if(child =1;i--)//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自底向上倒推,之所以是从非叶子结点开始。是因为该函数是将当前结点与其子结点比较大小,而叶子结点无子结点 { sift(a,i,n);//调整堆函数的参数为,array_name,root,len. }}void heap_sort(int a[],int n){ cre_heap(a,n);//堆排序的第一步,建初堆 for(int i=n;i>=1;i--) { swap(a[1],a[i]); sift(a,1,i-1); }}void main(){ int a[10]={0,4,2,1,3,7,6,5,9,8}; heap_sort(a,9); for(int i=0;i<10;i++) { cout< <<' '; } cout<